Language
首页 > 石家庄用友软件 > 99%的AI创业公司将在三年内消失——唯一的原因是?
99%的AI创业公司将在三年内消失——唯一的原因是?
时间:2025-10-11 10:25:06新闻来源:石家庄用友软件浏览量:

以下文章来源于ToBeSaaS ,作者戴珂

导读:不久前读到Srinivas Rao的《99% of AI Startups Will Be Dead by 2026—Here’s Why》。

其核心论点聚焦于三个关键维度:一是技术依赖性过强,多数AI工具对外依赖OpenAI的服务支持,对内依赖NVIDIA的芯片供给,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与系统根基;二是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,不少创业项目仅以“AI赋能”为噱头博取资本关注,并未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路径;三是行业周期性风险凸显,当前AI热潮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在市场情绪、资本逻辑等维度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。

坦率地讲,我认同这种AI行业洗牌的趋势,但Srinivas Rao或许并未说透现象背后的本质。

其实真正的核心症结在于:没有足够的客户留存,AI这种商业模式就无法成立。而对AI领域的投资而言,这就像给一只无底的桶拼命加水——即便投入再多资源,最终也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实际上,无论是模型即服务(MaaS)、还是AI即服务(AIaaS),其收入逻辑都是订阅模式或按用量计费模式。这也意味着AI生意在本质上与SaaS遵循着相同的商业逻辑。

行业内有句共识:SaaS本质上是一门关于LTV的生意,其实AI同样如此。而决定LTV生意成败的关键变量,正是客户留存能力,这一指标通常用NRR来衡量。

因此,NRR不仅是SaaS企业的价值标尺,更是评判AI商业模式能否成立的核心准绳。

但不幸的是,整个AI行业正集体性地回避NRR这一关键指标。在各类AI融资发布会、行业论坛上,“ARR破亿”“技术领先全球”等高调宣传随处可见;但对于真正能反映留存真相的NRR,要么被绝口不提,要么用比芝麻还小的字体,藏在PPT角落一笔带过。

从行业零星披露的留存数据来看,即便是头部企业的留存率也已显露疲态,如ChatGPT。

更不要说那些中小AI创业公司的留存了。若要画出它们的留存曲线,更是“出道即谷底”。

在这种生态下,一家AI创业公司能扛过一年、还是熬不过三年,基本取决于资本的持续输血,而非自身的经营实力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一种论调:“AI创业应先做起来,留存、收入和盈利,都是以后的事。”在我看来,这种说法就像考试不及格,却辩解“分数不重要”一样可笑。

那么,如何才能成为那1%的幸存者?

答案只有一个:让商业模式回归其成立的核心逻辑,而破局的关键就藏在NRR里。而要提升NRR,首先需找准其走低的根源。

当前AI公司的普遍套路是:靠概念噱头吸引大批早期尝鲜用户,但多数用户在新鲜感消退后便会流失,NRR自然随之持续下滑。

而解决NRR问题的核心,在于厘清“谁是真正的客户”:是愿意付费、且持续付费的“价值用户”,还是尝鲜即走的“流量游客”?

唯有将资源与资金精准投向那些追求实际价值的客户,留存率才可能真正改善。毕竟,用户尝鲜之后,最终追求的是借助AI达成实际业务成果,而非停留在技术体验层面。

其实,一家AI创业公司成败的分水岭,就藏在NRR中。

当面临“持续投入?”“还是及时转向?”的抉择时,这里有一个参照SaaS行业的简单决策方法。

以90天(即M3)为节点,若经过客户成功团队的干预后,NRR仍在持续下降,这便是极其危险的信号——它表明产品的初始吸引力,并未转化为持久的实用价值。

反之,若M3之后NRR曲线能趋于稳定,即便初始数值不高,至少意味着收入具备了基本的可预测性。此时再加大投入才更具合理性。

实际上,只要画出你的M3 NRR曲线,生存还是淘汰的趋势,就会不言自明。

在这场AI行业的“创造性破坏”中,唯有牢牢抓住客户留存这一核心,才有可能成为那1%的幸存者。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系授权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您可能还需要以下服务

与客服沟通
寻求更多石家庄用友软件详情
客服热线:400-0909-311
销售咨询
直接获取石家庄用友软件报价
售前咨询:400-0909-311转1
技术咨询
获取石家庄用友软件技术支持
售后咨询:400-0909-311转2
服务监督
石家庄用友软件给您更多服务保障
售后咨询:400-0909-311